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鞍山算命大师特别准的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鞍山算命大师特别准的的知识,包括李颖的人生经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李颖的人生经历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李颖1975年出生于鞍山海城市腾鳌镇将军屯,10岁开始练体育,11岁就离开了家进入海城体校,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胖乎乎的女孩会在体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来走进了鞍山市队直至辽宁省队,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李颖的成绩在马家军中并不算显赫,但是她却是马俊仁从鞍山带到沈阳第一批队员之一,也是马家军的第一任队长,资格很老,但是李颖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她很胖,所以她在跑道上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她甚至半夜偷偷爬起来练习,但即使如此,她也没有实现自己夺取世界冠军的愿望。
李颖是个善良的女孩子。当初她的鞍山老乡冯文惠刚到省队的时候,李颖对她亲如姐妹,甚至帮她洗衣服,生活上对冯文惠的照顾无微不至,于是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李颖喜欢听音乐,但是她的口味似乎永远跟不上潮流,街上的歌流行得已经让人腻味了,李颖却如获珍宝一样把磁带买回来,所以队友经常笑她:“这东西早就不流行了。”而此时李颖就乐呵呵地傻笑。但是李颖最大的乐趣还是在看书方面。《家庭》、《知音》这些杂志是李颖的至爱,这些杂志居然让李颖成了近视眼,她甚至打着手电半夜躲在被窝里看书,一时被队友们传为笑柄。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李颖是唯一一个用日记本纪录了马家军历史的人。在马家军的七年时间里,她写了厚厚的十几本日记。在1994年离队的时候,她写了一首毕业诗:
七载苦度至今
泪、血、汗流长江
亲情难聚一叙
如今换取愁容
七载累化云烟
再瞧今日
感慨万千
悔当初
叹此时
悲乎?喜乎?
文字不算精彩,但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说不清悲喜的李颖没想到自己在离开马家军以后居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曲云霞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运动项目是最枯燥乏味的,就是中长跑,天天在跑道上跑,不知何日是个尽头。而李颖有过同样的感觉。在一张照片的后面,她写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跑道上,不知道跑了多少里,不知道跑坏了多少双鞋。”
训练的单调艰苦,使这些少女特别渴望异性的关怀。但马家军有严格的规定,队员都不允许谈恋爱,谁谈都有被开除的危险。(规定虽然严格,可是现实是,就在马俊仁的眼皮底下,有三个队员谈过恋爱。)而多愁善感的李颖也不能例外,她暗恋过辽宁省田径队的一个男队友,但当时这个男队员已经有了女朋友,而且是当时大院内有名的院花。在1993年马家军赴青海多巴集训归来的时候,李颖和这位男队友坐在了一起有说有笑,那个粗心的男孩子觉得这很正常,不过李颖毕竟还是按捺不住自己欣喜的心情,表现得过火了一点。回到大院以后,关于李颖的闲话突然多了起来,原因很简单,傻子都能从李颖在火车上的表现看出来她喜欢对方,但是对方毕竟已经有了女朋友——李颖有横刀夺爱的嫌疑。
这些闲话让李颖很是苦恼,一天晚上终于忍不住把自己的心事向好友冯文惠透露,冷静的冯文惠劝李颖马上结束这段暗恋,李颖也知道这段感情不会有好结果,然而毕竟还是不死心,第二天上街找了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批了一卦:你此生不主正妻,也就是说,李颖一生中都只能成为侧室,偏妻。这个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让迷信的李颖如五雷轰顶,她没想到自己的感情结局将会如此凄惨。晚上,李颖在大院里的小道上徘徊了一圈又一圈,而当时不知情的冯文惠还以为她在做最后的抉择了断,没想到李颖却在为那影响她一生的卦语而彷徨失措。
李颖后来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一周。此时,马俊仁带着王军霞、曲云霞和刘东等人从斯图加特载誉归来,却浑然没发觉自己的大弟子李颖已经瘦了一圈,而李颖这段苦涩的初恋经历就此结束,那句“此生不主正妻”的卦语也成为李颖后来一直挥之不去的梦魇。李颖在1994年和队友厉建萍一起退役,两人都被分配到沈阳市的公安系统工作,李颖的工作单位是热闹路派出所,负责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工作。这个工作其实让很多人都称羡,一个农家子弟通过跑步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李颖现在成了沈阳城内一个女警官了。
但是李颖却并不满足,她的真正意愿是想当记者,当作家,尤其重要的是,当很多人趋之若鹜要求写马家军的时候,她认为自己才是最有资格写马家军的人,那厚厚的十几本日记本记录了马家军的七年历史,有谁比她更清楚马家军的历史吗?
李颖开始就读于沈阳体育学院的大专函授班,八运会她自费到上海去采访,原因无非是想为以后写马家军的书作准备。但是在派出所的工作牵扯了她很多的时间,所以她希望先当一个体育记者。她到过辽宁日报社体育部毛遂自荐要求当体育记者,但是被客气地拒绝了:《辽宁日报》社招记者必须得大学本科以上,她现在念的不过是函授大专,还必须加油努力呢!
这次经历对李颖是一个重大打击,她顿时感觉自己先当记者然后出书的事业愿望一下子成了空中楼阁,说到底,李颖不是那种很放得开的人,其实这种挫折在旁人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值一提。但是李颖却觉得这种打击让她无所适从。后来,李颖把自己的日记本全给烧了,那天正适逢曲云霞来看她,看见厚厚一层灰,曲云霞惊讶得叫出声来:“你怎么把你的这些宝贝全给烧了?”李颖淡然说道:“没有用了,留着它们干什么?”曲云霞现在还在叹气,就这么一个秀才兵,最后居然如此收场。在事业梦想遭受打击的同时,李颖的爱情梦想让她彻底崩溃。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出于对死者的尊重,省里去具体的人名、身份,点到为止)。李颖之前为此事已经吞服过一次安眠药,但是被同屋的人发现送进了医院才保住了一条命,但是此后事情没有任何改观。
李颖开始绝望,她也许又想起了当年算命先生批给她的那句话。据队友阿美(化名)回忆,李颖一天晚上突然把她拉起来:“你看我像个不主正妻的人吗?”阿美糊里糊涂:“什么叫不主正妻?”李颖给她解释了一通,阿美摇摇头:“我看你胖乎乎的,一脸福相,现在工作也挺好的,你琢磨这玩意干什么呢?”沉默过后,李颖转过身幽幽地说了一句:“当年大仙可是这么给我批的。”阿美现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懊恼不已:早知道这样,自己非得拉李颖上街再算一卦,兴许能改变李颖的命运,毕竟心病还须心药治。
事业爱情的不如意,加上工作以后和原来马家军的队友的来往也日渐疏远,李颖也找不到特别好的倾诉对象。多愁善感的李颖终于没有走出自己给自己挖下的陷阱,她要远离这个世界了。 1998年4月17日,已经打定主意的李颖最后一次回到海城的家。父亲李振田告诉她一个好消息:“老颖子,以后等你回来可以住楼房了。”李颖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和以往对新房子的热情判若两人,李振田虽然感到奇怪,却还是以为自己的小女儿心情不好而已。
离开老家到鞍山姐姐家去的时候,李颖八岁的侄女圆圆抱着李颖刚给她的布娃娃跑出来:“老姑再见,下次早点回来。”而李颖的妈妈不断地重复:“你要常往家里打电话,省着让妈惦记。”
4月18日上午,李颖离开鞍山姐姐李艳的家要返回沈阳,李艳把李颖送上车:“老颖子,到单位给姐打个电话。”李颖说:“姐,我不会让你着急的,肯定会给你打电话。”但直到下午三点钟,李艳还是没有接到妹妹的电话,照道理,鞍山到沈阳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李颖说什么也到沈阳了。李艳给李颖的单位打电话,所长回话,李颖没有回来。第二天,李颖还是没有回到单位。心急如焚的李艳知道李颖肯定出事了。晚上6点,李艳的丈夫房熹在家里接到了李颖的电话,房熹骗李颖:“你姐病了,你赶紧回来看看。”李颖的话很简单:“姐夫,我告诉你,不管我姐真住院假住院,明天晚上,我给我姐打最后一次电话,她要是不接电话会后悔一辈子的。”说完这句,李颖就撂下了电话。
第二天,4月19日,李颖没给李艳打电话;第三天,4月20日,还是没有电话。
4月21日一个白天李颖照样没来电话。连续三天李艳没吃一点东西,她仍然抱着良好的希望,这次老颖子可能还在跟我开玩笑。因为上次李颖自杀未遂后,在鞍山李颖也跟她玩过同样的把戏,不过那次她只消失了半个小时,然后笑嘻嘻地对李艳说:“姐,我只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真对我好。”
晚上8点30分,李艳终于接到了李颖的电话,李艳疯了一样叫喊:“老颖子,你千万不要想不开,你在哪?我现在找你去?”耳边传来的是李颖冷静的声音:“姐,我现在在一个有山有水的特别美的地方,你找不着我的,我要走了,你要照顾好咱爸、咱妈,告诉他们就当没有我这个不孝的女儿。”李艳边磕头边对着话筒说:“爸妈姐都离不开你,老颖子我们爱你!你要想开些——”李艳希望自己咕咚咕咚的磕头声能让李颖回心转意,但是耳边却传来最后一句话:“姐,我考虑不了这么多了。”然后电话就再也没有了声音。
“姐,我考虑不了这么多了”,这是李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4月27日早晨,沈阳市棋盘山水库工作人员给鱼喂食的时候,发现离岸边30多米远漂浮着一具穿着警服的尸体,经公安部门确认后,死者是沈阳市沈河区热闹路派出所三级警司李颖,已经失踪一周了。
马家军当年的才女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为马家军的悲剧划下了最惨重的一笔。李颖投水自尽的噩耗传到将军屯,她的母亲立即就休克了。醒来后,她不断念叨:“老颖子,你咋这么心狠,说走就走呢?我供你的钱摞起来比山还高——”后来的故事就是李母精神失常,整天边哭边喊:“老颖子你在哪里?老颖子你在哪里?”这凄厉的喊声在晚上让人不寒而栗。李颖的队友厉建萍和冯文惠等人本来打电话过来说要探望李颖的父母,李振田说:“你们别来了,看到你们我就更想她,看不见你们我就当她出国比赛还没回来……”
让两个老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女儿会选择轻生这条路,李颖死后一个月,装着她遗书的小包被打捞上来。正在大连住院的马俊仁乘车悄悄赶到沈阳,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马俊仁和崔大林看到了李颖的遗书。但是,这封遗书没有让李颖的家人看到,内中原因不得而知。所以内容也只有崔大林和马俊仁知晓。后来马俊仁说了一句话:“她的死与我无关。”
1998年4月29日早上八点,李颖的遗体在沈阳殡仪馆火化,她的队友王军霞、曲云霞和厉建萍为她送行,而此时,她所有的鞍山队友还不知道此事。李颖生前喜爱的如《知音》、《女友》这些杂志也被一起烧掉。
碎纸飘飘如蝶,在半空中盘旋飞舞。这是李颖留给尘世间的最后记忆。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迷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因状若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计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这幅是清明上河图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尘埃历尽———中国珍贵文物蒙难纪实》一书(山东画报出版社),记述了《清明上河图》历尽劫难的遭遇。以下是摘自该书的部分内容。
奸臣严嵩夺画酿冤案
严嵩是明代大奸臣之一。他与其子严世蕃依仗权势,巧取豪夺了大批书画古玩。
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二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忄予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忄予,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忄予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忄予害死,临摩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明代另一人沈德符所著《野获编补遗》中却是另一种说法:严嵩党羽鄢懋卿总理淮、浙盐政,胡宗宪总督吴、越兵事,他们都为严嵩搜罗名字画。他们得知《清明上河图》在已故内阁首辅王鏊家时,便去索购,但王家富甲一方,不为钱财所动。无奈之中,二人找严嵩府上装裱匠汤臣商议,汤与当时镇防蓟州的王忄予素有来往,对王忄予之子世贞、世懋有仇,因此鼓动王忄予买画,但王忄予亦购不来。汤臣便设计让王忄予把苏州人黄彪临摹本买来献嵩,又在严嵩高兴时将真情告知,严嵩窘怒,遂杀王忄予。
清代人《清夏闲记》上又载:太仓王忄予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嵩子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忄予便送去摹本,当时汤臣恰好在旁。从前王忄予巡抚两浙时,见汤贫困潦倒,便将他推荐给严世蕃。汤臣不思报恩,反想构陷王忄予以求发达,便对严云:此画他曾在王忄予家中见过,王忄予送来的是赝品,如若不信,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脚踏二瓦便可证实。严世蕃细看,果如其言,心中深恨王忄予。恰好此时俺答部进犯中原,王忄予为蓟、辽总督,严嵩父子乘机将他害死。后人曾据此写过《一捧雪传奇》一戏,只是将《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白玉杯,王忄予改成了莫怀古。
以上几种说法虽然各执一词,但都与事实有些出入。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忄予买过“名画”,王忄予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只是南方人“王”、“黄”不分,黄彪应是王彪而已。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度尽劫波终得归宿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矜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从那以后,这儿便成了它的最后归宿地。
关于鞍山算命大师特别准的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