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剑门山的地理位置虞山剑门景区可以开车上去吗虞山剑门的主要景点剑门山是四川名山,历史上著名险关,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剑阁县境,山脉作北东—南西向延伸,长70公里,最高峰1178米。
剑门山全山可分为大剑山和小剑山两部分,前者又称梁山,后者在大剑山西南,故有“一山两断状若门,秦蜀相通道由此”之说。山体主要由白垩系坚硬砾岩构成,经褶皱上升后形成单面山,北陡南缓,经后期侵蚀风化,山峰突兀而起,峰峰如箭,其中以剑门七十二峰最著名。
小剑门在剑阁城北30公里处,峭壁中断,两崖相对如门,宽仅20米,犹如刀劈斧砍,故名剑门,又因山势巍峨,道路险峻,故有“剑门天下雄”之称,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为川陕公路要隘。
不可以。
1、虞山剑门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山路险峻,道路条件较为复杂,车辆无法通行。
2、虞山剑门风景区保护自然景观限制车辆进入,若是自驾车旅行的游客,应在指定的停车场临时停放车辆,然后再选择徒步或者坐车前往景点。因此虞山剑门景区不可以开车上去。虞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古称乌目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巫相岗西,有一墩耸峙,气势逼人,志载为旗墩。高墩南临一片石场,可坐数百人,相传为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吴王张士诚阅兵演武之处,人称“演武场”。那便是“吴王点将台”了。
1984年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发现“点将台“并非自然石墩。2000年,展开科学发掘,发现墩内是一石室,结构有通道、过道及石室三部分,通长26米,高8米。经测定,石室建于公元前805年至公元前551年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间。大批高质量的原始青瓷的出土,推翻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技术成熟于东汉”的论断。
近20年来,学术界关于石室土墩的用途,本来就存在着房屋说、墓葬说、军事说、祭祀设施说等多种观点。吴王点将台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吴王点将台规模之大及所见青瓷几乎皆为酒器,而无随葬物的分析,似可认定为祭台或祭室。如此庞大的祭祀设施只有国家或王室可享用,且既世称吴王点将台,必有历史的影子在内,故所言“吴王”极可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吴王,而非元末的吴王张士诚。玉蟹泉在秦坡涧旁的石城峰上。因为水质醇甘清冽,被誉为“虞山第一名泉”。在距城约4千米处的虞山北坡。长百余米,呈层楼状,越上越陡,涧内怪石累累。雨后瀑布奔飞,湍流击石,声如风雷。明人倪钜《秦坡》诗咏其声势:“雨后秦坡水,势如天潢注。非风亦非雷,摇动山中树。”涧顶部石门、石城两峰相峙,涧底有春秋吴文化遗址“七星墩”,涧畔有常熟第一名泉“玉蟹泉”涧为虞山最深秀之境。
该泉遇涝不溢,逢旱不竭。水质厚重,含有大量矿物质,试把铝币轻放水面,飘浮不沉。更为奇特的是,水底经常泛出水泡,如蟹吹沫。锦峰西之拂水岩,是虞山最西的峰峦了.松风亭居于峰巅岩顶吗,为四方石亭。亭额由著名画家朱屺瞻书。亭柱有著名书画家谢稚柳书写的楹联:
巨阙奔云东走晴岩拂水西回
此联形象地描述了于此看到的“拂水晴岩”奇景。
在松风亭上放眼远眺,但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横亘天际的是荡荡长江,依偎山脚的是泱泱尚湖。北望中的狼山和南望中的苏州诸山皆淡成袅袅青烟,忽焉似有,忽焉若无……感觉中,足下的虞山和尚湖便是江南的腹部了。回望虞山诸峰,但见层峦叠翠,于明秀中透出处子般的雄健。虞山不以海拔自拥,不事张扬,有的是一种自然朴茂、淡泊甘醇的风骨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深沉,弥漫着东方哲学的意蕴。虞山就这样朗润玲珑、文采飞扬而秀出东南。
民族英雄瞿式耜墓距此百余米。一说松风亭由瞿墓石坊联:“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而得名。虞山五大寺院中的报国院,是唯一的道教场所。它与藏海寺仅一墙之隔,自清代乾隆年间,即已寺院合并,统一管理。这种来自西域之佛和出自本土之神的和谐相处、佛道合一的局面,为我国众多寺院所少见。
报国院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称真武庙。庙内供奉的真武帝君,又称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大神,与主东的青龙、主南的白虎、主西的朱雀,同为道教中的四方之神。真武帝君,民间亦称真武祖师。爱神及山,真武庙所在的山头,也被民间称为“祖师山”,一直流传至今。报国院正中供奉真武神像,两边站立的是赵公明、岳飞、温谅、马华光四大元帅,左右殿柱更有追溯报国院历史和描摹报国院内外风光的楹联:“灵殿溯明清,德被严相堂前,庶民仰止;洞天揽吴越,风回尚父湖畔,尘世肃然”。报国院占地不大,但院外天地广阔,等高望远烟岚高旷,远水近山,尽收眼底,山水如此多娇,难怪创立“虞山琴派”的一代琴宗严天池先生,当年要常来此处演奏天籁之音了。虞山的雄奇之处便是处于最高峰(锦峰)的剑门.剑门以奇石险峻夺人.绝壁中开如门缝,窄处仅二尺许,顶端有巨石堵于“门缝”,凌空欲坠而不坠,若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生畏。明人沈周的“绝壁云扶将坠石”,说的就是此石。勇者可从门缝间攀援上下,身临幽谷绝境,体验蜀道之难,剑气豪情顿生。
虞山剑门当然和剑有关。《吴越春秋》说吴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师干将,受命为吴王阖闾铸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集于一炉,又候天伺地,待“阴阳同光,百神临欢,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之时”点火开炉。历经波折,终成阴阳二剑,阳名干将,阴名莫邪,是他和妻子的名字。干将把阴剑“莫邪”献给吴王复命,把阳剑“干将”藏了起来。藏剑的事泄露出来,阖闾大怒,一剑斩了干将。阖闾死后,其子夫差接位,听说干将献剑之前曾对儿子说过“雄剑藏处,松生石上”的话,便专挑“松生石上”之处寻找雄剑。找来找去就找到了虞山锦峰之巅。这一带危崖壁立,奇松攀石,不正是“松生石上”之处吗!夫差一到锦峰,就听得腰间所佩的莫邪剑在剑盒内隐隐作响,分明是阴阳二剑相应和的声响,猜想“干将”剑就在这一带了,便命手下人彻底搜寻。几百将士查找了三天三夜,就是找不到雄剑踪影,把个夫差气得七窍生烟,拔出莫邪剑奋力劈向危崖。“莫邪”剑有神力相助,一时间电闪雷鸣,锦峰危崖訇然裂为两半……据说,这就是剑门的来历。有诗为证:
夫差极英勇,试剑虞山巅;挥刃苍崖兮,石髓流如水。
奇剑分崖,当然只是传说。《藏海寺志》记载:“志所称剑门云,乃先侍御籍凿石而通之者,募夫捐资动以万计,亦一时豪举哉。其后又造一阁。”说的是邑人钱籍发起整修剑门一景的事。钱籍,明代常熟人,官至御史,罢官归乡后募夫捐资,整理剑门一带山崖,并造剑阁。剑阁成,钱籍亲撰一联曰:
无边风月供嘲弄有主江山属剪裁
此联写出了开凿剑门的得意之情,却被人曲解为“有叛逆之心”——江山的主人当然是皇帝,皇帝的江山岂是容人剪裁的?钱籍做了善事却因此被捕入狱,百口莫辩,冤哉枉也。
现存剑阁所悬板是钱籍当年所撰的另外一联:
绝壁剑开,伊阙羊肠应让险重湖镜列,洞庭彭蠡合争奇
阁中还有常熟籍大学者钱仲联自撰自书一联:
蜀阁称雄,佛掷陶家轮,剑北分来峰一角
尚湖绝代,人在水精域,镜中为照月千鬟
此联以剑门比于四川的剑阁,说剑门是有人施展佛法从四川分来的奇景,真是奇思忽发,附丽增光也。登虞山锦峰可由西门外“烧香浜”取南坡山道直达。山道陡而又窄,任你年轻健儿也要频频停下来喘息,号称有“七十二个透气站”,可见其道艰难。相传此道是西楚霸王项羽来虞山考察地形时挥鞭抽打而成的,故民间还称为“霸王鞭”。
山道在密林怪石间穿行,有时蚱蜢飞溅,野兔出没,野趣十足。一路行来,可欣赏到许多石刻,大多为明清遗迹。“奇石”、“去思石”、“果然”、“观止”、“青云得路”等石刻都大气磅礴。各类题记、游记等记述性石刻作品亦可玩味。“烟岚高旷”为康熙帝书,楷体,刻有边框,边框内刻双龙图形,及“康熙御览之宝”印。据《康熙南巡录》所载,御书乃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南巡时,沈宗敬迎驾献画所得。
不知何年何月,“烟岚高旷”西有一巨石从崖上坠落时被三块相叠的长石托住,从此定格,成为险谲奇观,人称“三生石”。见到三生石时,山道已和山脊平行。过剑门十余米,有支路缓缓下斜,这便是“小霸王鞭”了。
走“小霸王鞭”,可进入更加幽深的境地。小道紧贴绝壁,逶迤曲折,仅容一人通过。此处,树高林密,古藤盘缠,深秀幽静;沉积岩岩相特点显著,岩层间生长着蕨类植物,青苍相迭,是山林的原始本相。忽闻水声淙淙,抬头见瀑如珠帘,知己身在拂水岩下。脚前事积水潭,人需从接脚石上小心通过。晴日,水珠在石上跌碎,飞溅成雾,凉意森森。雨天则飞流直下,瀑声訇然,需紧贴崖壁穿瀑而过。
由淙淙飞瀑、飒飒松风、关关鸟语、唧唧虫声构成的荒情野趣、自然天籁,充盈着质朴的美,粗犷的美,身临其境,人的感情之弦会与大自然丝丝相和。于此留连,直像裸体的婴孩扑进了母亲的怀抱,会领略到一种忘机出世、返归家园、重葆童真的美妙感受。桂香园是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近年新建的一座园中之园。该园位于山居湾,上接剑门景区,下连兴福禅寺,占地150亩,园内植千余株桂花树,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金秋季节,满园桂花竞放,十里虞山飘香。园内还遍植茶花、杜鹃花、玉兰花、紫薇、剑麻等各种观赏花木,与桂花林相映成趣。园内一尊总高8米的汉白玉雕“皆大欢喜”佛,造型生动完美。民间传说中的“仙人石”、“葡萄石”、“斗牛石”也是园中赏心悦目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