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保险精算学心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精算测算未来利率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NBEV解读与计算保险精算学心得NBEV解读与计算保险公司由于经营的特别性,其收入和支出难以在时间上直接配比,因此往往通过精算的方法来计算其收益和公司价值。保险的特点是负债经营,保险保单一般都是20年期、30年期的,每张保单当年盈利可能只是它多年复利的冰山一角。(对保险行业来讲,新保单卖得越多,当年保险公司亏损可能越大。因为保单成本包括代理佣金、后台营运、赔偿准备金都会随着一张保险合同的生效而发生,而期缴保费的首年保费收入,基本上还不够抵扣成本。)
所以,如果用一般财务报表的评价标准评判保险公司,基本上反映的只是一个侧面内容。对保险公司的分析,两个重要评判依据,即内含价值和财报数据,分别用来判断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
用内含价值判断保险类股票的价值还涉及到新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乘数。其中,一年新业务的价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算的、在一年里售出的保险新业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乘数的作用是把未来无限年限的新业务价值贴现到现在。内含价值是基于一组关于未来经验的假设,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济价值,它不包含未来新业务所贡献的价值。
公式:内含价值(EV)=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有效业务价值;
新业务价值=一年新业务的价值×新增业务价值乘数。
内含价值的计算
内含价值评估法实务中的评估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步骤:保单分组、建立精算假设、计算未来利润现金流、敏感性分析、净资产调整。
1.保单分组
寿险公司经过长期经营,积累了大量的有效保单,若在评估内含价值时对这些保单逐单来进行处理,势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在实务处理上带来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在评估前对将同质保单进行合,进而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组,通过这种方式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建立精算假设
建立精算假设的目的在于对公司的未来利润情况进行模拟并贴现,以确定寿险公司现有业务的价值。需要建立包括的精算假设和经济假设在内的大量假设,精算假设包括死亡率、费用率、续保率、保单维持费用、佣金率、税率及分保比例等方面的假设。经济假设包括投资回报、投资费用、风险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假设。对这些假设的预测事实上是对未来经营的最佳估计,并在将来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对各种假设进行调整。其中许多假设都可以基于公司对过去经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来进行估计。
3.对未来利润进行预测并贴现
完成保单分组和假设建立后,便可开始编写有关的计算程序,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模拟,据此预测出未来各年度的利润情况,并计算其贴现值,从而便可得到内含价值的主要部分--现有业务的未来利润贴现值,再加上股东的资本金和未分配盈余,我们便可得到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从精算的角度上来看,对于未来利润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模拟:首先,我们选择一个产品,模拟其未来各年度利润。
未来某年度净利润=当年保费收入+当年投资收入-当年保险给付
-当年退保-当年佣金及费用支出
-当年责任准备金的增加-利得税
内含价值=净利润-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增加
对于以上各项指标,我们将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测:由于我们计算的是内含价值,这样,对于当年保费收入,我们只考虑由现有业务所产生的续期保费收入,续期保费收入主要受续保率的影响;对于准备金的转回及提存部分,可运用当前的法定标准进行估算,以使得未来每年的利润核算基础保持一致;对于利得投资收入,可根据责任准备金和保费规模以及预计的投资收益率来确定;对于保险给付、退保及费用支出等项目,则根据公司的经验发生率来确定,并将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在模拟出该产品未来各年度的利润后,运用合理的贴现因子将未来各年利润贴现至评估日,即可得到该产品的未来利润贴现值。
然后,我们对所有寿险产品进行上述测算,并予以汇总,便可得到全部寿险业务的未来利润贴现值。最后,将汇总后的未来利润贴现值加上股东资本金和未分配盈余,便可计算出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4.敏感性分析
在上述的主要计算过程后,在所用的假设因素(利率、死亡率、费用率、继续率、责任准备金评估基础等)的变化对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测试,从而有助于寿险公司在决策时朝着增加公司价值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测风险,使得公司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有助于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
5.净资产调整
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法定资本金和盈余,即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B.法定负债的核算,包括法定责任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等。
C.法定报表中不包括的资产认定,即账外资产或折旧已提足、已摊销完毕的资产价值的调整和认定。
最后将有效业务价值加上调整净资产,便可得到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从计算步骤可以看出,内含价值的计算包含一系列假设,其中精算假设变化相对可以把握,经济假设(投资回报、风险贴现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很难把握,因此内含价值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新业务乘数的计算
根据内含价值法的计算公式,由于内含价值和一年新业务价值在既有假设条件下已经确定,因此影响公司价值的最关键性要素就是新业务乘数。在永续增长模型下,新业务乘数=1/(i-g),其中i是贴现率,g是增长率。机构调查结构结果为全球主要保险公司2000年以来的平均新业务乘数10-13倍,(参考自平安证券分析,未证实),中国保险行业尚处发展初级阶段,新业务增长的持续性应高于成熟市场。但实际使用中,新业务乘数仍需进一步研究。
使用内含价值的风险
1、较难进行假设,容易被管理决策层操纵。
2、使用的假设大多数十静态假设,对于风险状况的考虑较少,难以保证风险贴现率假设的准确性。
3、对于精算假设的变化过于敏感,尤其在经济波动的时期。
4、内含价值很难与公司的股票市值保持一致。
5、内含价值评估法没有考虑寿险保单中嵌入的期权的价值。
保险精算学心得保险精算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精算教育引入中国已近10年的历史,上海财大也在原来的保险专业内计设了精算专门化方向,在1994年首次招收了精算本科生,是当时上海地区高校中第一个招收本科生的大学。经历了两年的精算教育后,织累了—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精算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市场是否需要精算本科毕业生?开展精算教育是否与财大的发展的目标一致?
作为担任精算教学的教师,我们有责任用严肃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为此,我们曾向院、校领导建议和申请并已经设立专项课题,我们还多次召开“保险精算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寿险公司的精算师和其它高校的学者专家,也包括我们的教师和同学集思广益地讨论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想就这几次研讨会中讨论到的一些问题和观点作些总结,目的在于进—步引导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精算教育提供借鉴。但限于篇幅和我们研究进度,本文仅讨论下面子标题中两个问题,进一步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将在后继文章和研究报告中给出。
二、什么是精算?
显而易见,对精算这门学科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直接关系到问题的最终决策,关系到我们办学的方向和实施计划。但是,即使是对我们目前从事精算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未必对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和一致的看法。因生我们首先讨这个问题。
精算是从保险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的。由于保险全司的基本职责是分摊风险和补偿损失,所以—般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分散风险的能力。保险公司在定价时都被要求把纯保费(保险成本)和附加保费分开计算.在纯保费部分不能有利润因素,显示保险公司的绝对“公平”,而附加保费则主要反映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开支和政府认可的合理利润。所以只要保险公司有能力分散风险一一能按大数法则大售出保单,保险公司在每张保单上收取的纯保费等于该保单所要承担的预期损失,这就导致纯费率等于损失率。由此可以发现保险定价中确定纯保费的关键是损失率的测算,所以究竟那些风险是可以测算的.哪些是可保损失,损失的可控性如何等等都一直是要求理论界来回答的,这也就是精算学研究的原始问题。精算学最初的定义是“通过对火灾、盗窃以及人的死亡等损失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行估算以确定保险公司应该收取多少保费。”在寿险精算中,最初采用了互动基金的办法,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只能考虑离散的情况。后来,由于概率论的发展,寿险成本的核定主要是确定给付金的现值函数(随机变量)和相应的损失分布,此时单位保额的纯保费(纯费率)就是单位保额的现值函数的数学期望即预期损失,这一计算模型己经能很好测算连续给付情况下的保险成本。但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隐含着厘订寿险成本的两个基本问题:利率和死亡率的测算问题。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个国家的利率一般都是由国家控制的,所以在当时,利率的测算并不是精算学所主要关注的问题,而寿险业务中的损失分布(死亡率的测算)即生命表的建立成为精算的核心工作。17世纪末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und.Hally)的第一张生命表的诞生成为寿险精算学发展的标志,在早期的精算实务、教学和研究都围绕着生命表的编制问题,现在也仍然是精算研究的课题。在非寿险精算研究中则主要是确定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损失,与寿险精算不同的是没有象生命表那样相对稳定的损失分布。所以非寿险精算始终把损失发生的频率、损失发生的幅度以及损失的控制作为它的研究重心。至今非寿险精算已经发展了两个重要分支一是损失分布理论,研究在过去有限的统计资料的条件下未来损失分布情况以及损失和赔款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二是风险理论,通过对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分布的分析,研究这种出险次数和每次损失大小的复合随机过程,以期洞察保险公司应具备多大的基金,方可不“破产”,以及评估“破产”概率的大小复合随机过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算科学早已超出了费率厘订这—狭窄的范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市场利率变化趋大,保险基金的风险也变为精算研究的核心问题一一开始分析资产投资组合和负债结构,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获利能力,诸如究竟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投资风险、衡量投资组合的合理性,用什么指标来显示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与否等等都引起精算理论界和实各界的注意。由此看出,现代精算师在保险公司的职责已经包含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保险产品听成本核算,实际上就是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和定价;其二是保险公司的金融管理,包括公司资产的投资管理,投资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和投资组合分析,资产和负债(保险公司的负债主要进准备金,是一种不确定性负债的合理匹配等问题。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随之剧烈,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的定价己出现完全竞争状态,在计算总保费的时候已经把利润定为零甚至小于零,所以保险公司处理保险基金风险的能力完全决定了保单价格的竞争力。另外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由于险期较长),一直被利率风险所困扰,这些都迫使精算学对金融管理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作出深入研究。精算在金融管理邻域方面有了很多研究成果,精算师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为此,1988年北美精算师协会在《未来精算师特别工作组》报告中指出:精算师是私人和公共财务设计师和潜在的企业管理人员,这是建立在精算职业的智能核心基础上的,其智能核心为经验分析和分析衡量、估算、转移以及对未来意外事件的现行财务状况作出反映。”这就意味着精算师的从业范围逐渐扩大,诸如在银行、顾问咨询公司、投资公司、大型跨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工会以及政府机构等处被委以重任。他们帮助公司制定养老金计划,确定合适的投资组合,估计公司经营的成本(不确定成本),估计国际商贸和海外投资风险;为政府提供医疗制度的成本分析,工伤赔偿办法,艾滋病对策,社会保障体制等各方面的建议,同时对政府新颁布的法律在经济中的影响提出预测等。与此同时,精算学的研究邻域也相应扩大。由于精算师的职业特点,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精算师考试制度,也设计了一整套课程体系,概括地说包括数理基础课、经基础课、精算专业基础课、精算专业方向课(详见本通讯的精算考试课程介绍)。它涉及许多相关学科:
1、与统计学的关系:精算学是利用统计方法,根据经验数据来分析问题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构造生存模型、编制生命表、建立损失分布、费率和准备金的计算(精算数学、风险理论),因此在精算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把精算称为“保险统计”。2、与投资学的关系:投资是经济主体购买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便在未来某个时期
取得与承担风险成比例的收入,其根本问题是投资决策。而精算的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经济问题,如精算师在识别和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合理的投资组合等方面的工作是保险公司正常运作的基础,所以精算学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有优势。
3、与财务和会计学的关系:会汁是管理经济工作的手段之一,它利用资金的价值形式,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应用专门的核算方法,通过记帐、报帐等程序,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用以制定决策等。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与一般企业不同,所以在保险公司中精算的职能主要是负责保费设计、准备金核算、红利和佣金的合理匡算,使会计流程规范、合理,起到技术监督职责,使公司财务过程合理化;更重要的是精算将对未来的财务风险作出评估和预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保证确保企业的稳妥经营。
4、与金融、保险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精算学是根据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定量分析保险业务,大量使用金融工具来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因此,精算学也可以说是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利用数学方法,结合经济、金融、保险等理论,对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和管理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三、对财大保险精算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国自1979年恢复保险业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保险业务不断趋向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论。但中国的保险业还处于极不发达、不成熟的阶段,正如朱副总理所指出的:“中国的保险也还处于一个拓荒期,要有一个大发展。”这个发展就需要法律对市场的规范,需要先进保险技术,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保险人才。上海财大自1985年恢复保险专业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保险人才。鉴于我校保险专业办学的悠久历史,凭借上海财大在财经科研、教学的优势以及上海特定的经济环境,在1994年夏首次招收精算本科生(36名),并于1995年再次招收精算本科生(36名),标志着上财保险专业的教学科研向定量化发展,吸收最先进的保险技术一一保险精算。这一方向的教学定位是将学生培养成初级精算师(准精算师ASA),所谓初级精算师是指熟练掌握精算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数学概念处理一些简单的精算问题的人(完成SoAl00一200课程)。原则上,精算学涉及的数理基础课程应与财大公共基础课接轨,精算学涉及财经类课程应与财大已有的财经类基础课接轨,保险专业的精算教师将承担精算专业基础课。使用的教材是全套原版教材.一方面是这套教材是系列教材,前后课程在内容和论述方式上都有很大的相关,另一方面是如果学生想考ASA资格证书,不必另起炉灶。在上海财大,这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财大的领导在精算方向的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财大学生的素质也得到进一步的考验,学生在参加北美精算师学会SoA的资格考试时,表现出很高的水准,他们的通过率和得奖率在中国的高校中排在前列(见本期通讯的相关报道),向全世界展示了财大学生的素质,其它高校对财大学生有如此的数理能力表示出惊讶,另外已有两家著名的美国寿险公司(纽约人寿和大都会人寿)在财大业算专业奖学金和奖教金。与此同时在财大集中了大批国外先进的保险图书和资料,同时使保险教师对保险有更进一层的理解,了保险教学和科研。当然,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而且相当严重。这些问题的也并不是财大固有的,这与中国整个高等教育情况息息相关,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中极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精算人才是复合型的,需要文理科的很好结合,这一方面向高校教师提出挑战,与此同时向学生提出挑战。教师在没有很好的数理、经济、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情况下是很难教好精算课程的,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从目前的教学过程看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①在招收精算学生时要明确保险精算培养目标、课程要求和使用的教材。就财大目前的生源看,完全能够招到有能力的精算学生。但如果招生要求不明确,学生进来并不愿学精算,与他们想象的课程难度相距甚远,就会出现抵触情绪,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考ASA资格证书的辅导应与精算教学要求分离.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求的降低,而是要更全面深入教授精算科学,避免高分低能现象一一这是中国教学的一大悲剧,也不是精算教学的目的。另外,我国也不能盲目照搬SoA的课程,从理论上讲风险分析的工具并不局限于概率统计,有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用来进一步发展精算理论的,从目前的SoA课程与社会发展水平看也有脱节处,也不完全符合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下,作为培养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而设计的课程,考试科目中数理课程显得过多(内容要求并不高),有必要缩减。事实上这一点己被SoA认识到,在2000年以后将有很大调整:(见本期通讯)所以,我们在开展精算教育时要特别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探索财经教育的新模式,与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合拍。
③加紧学分制教学探索。学分制教学是大学教育的特点,作为进行211建设的大学必须作这方面高强度的尝试。
④大力开发学校的教师资源,注意各系院的教师资源的有机组合,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这可能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发展核心问题,学校在政策上也要作这方面的考虑。
⑤尽快健全精算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注重200系列财经类课程教学和科研,使财大成为精算研究的中心,充分体现财大特色,增强财大精算学生的优势。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就前面的论述,现代精算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古典含义,正如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在朝多功能、综合形模式发展一样,精算师也是通才形的现代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在国外有人把精算师称为金融工程师。即便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精算师,也更多地参与营销、管理、财务、理赔等其他非精算部门。精算师将其长期积累的处理风险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同商业和社会知识相融合,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需求也将更趋明朗。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本来就稀缺的人才资源,培养出能够处理中国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